【中国医师节】听骨科医生费澜说援滇故事

发布时间:2021-08-20

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远在楚雄武定的费澜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优秀对口支援专家荣誉证书,这是由武定县委、县政府在他援滇期满一周年的时刻,特地为他颁发的。




时光荏苒,一年的光阴稍纵即逝。回首这段援滇的岁月,费澜想说的太多太多,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援滇故事……


为响应上海市援滇医疗对口支援扶贫的号召,去年8月,我随队来到离家2300多公里之外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医疗帮扶。在外二科工作的一年里,我见证了医院的发展,看到了百姓的需求,也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一年,确实收获了很多。




武定县平均海拔约1800米,山地面积占97%,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曾是国家级的深度贫困县,尽管去年已实现了脱贫摘帽,但仍需要各方的支援和扶持。


此外,我每天参与科室的晨间交班、查房,指导下级医师对患者的诊治并提出具体意见。一年来,共完成各类骨科手术300余台,参与住院查房270余次,接诊住院患者1300余人次;完成教学查房40次,培训学员180余人次,完成带教手术124台,带教学员200余人次。






我所在的外二科也是武定县人民医院刚创立的创伤急救中心,全县的创伤急诊都在这里诊治。科室有60张床位,基本全部住满了。但科内在岗的只有7个医生,且大多数是低年资的住院医师,医疗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地处山区,老百姓出门不便,看病难的问题仍较突出,小病不治,大病难治是普遍现象。看到这一切,我深刻体会到了对口支援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感受到责任与挑战,感觉自己苦一点累一点都是值得的。




创伤骨科是科室目前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潜在的医疗安全风险还是比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我发现科室的诊疗流程和病史书写规范有待优化和改进。于是,我多次组织科内开展业务学习,和同事们探讨、梳理诊疗流程,规范病史书写,不断加强科内医护人员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切实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去年年底,我带领科里的医生一起开展了外二科的第一例关节镜手术。患者是个中学生,打篮球的时候不慎扭伤,导致髌股关节脱位、髌骨骨折以及半月板损伤。这样的病例非常适合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可以降至最低。一年来,共开展了关节镜微创手术3台,患者和家属对疗效也非常满意。




除了帮助科室更好更快发展起来,我一直在想,我还能为这里的老百姓做些什么呢?


于是,工作之余,我与赴滇志愿者们一起翻山越岭,来到大山深处的中小学校,去看看那里的孩子们;一听说有无偿献血的活动,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撸起袖子,献上自己的一点爱心;嘉定医疗队来了,我们又组织了一场大型义诊,为当地缺医少药的百姓送上一份实实在在的健康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