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嘉医科普】甜蜜的致盲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发布时间:2024-05-1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科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这个疾病,却对其并不了解,今天我们将聊聊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一、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是个错综复杂的过程,确切原因不详,它是许多分子、生物化学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病理改变来说,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损害包括选择性周细胞丧失、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闭塞、因内皮功能失代偿发生的血浆成分渗漏。晚期病例出现新生血管及增殖。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因为人体长期处于高糖的状态,破坏了人眼视网膜的血管结构,导致血管出现渗漏而引发眼底血管缺血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二、症状及如何确诊?

 

早期该病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当病变累及黄斑区时,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如部分患者感觉近期视物模糊不清、视力减退,严重的会有突然间出现眼前“黑影飘动”,甚至有“黑幕遮挡感”,导致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

 

无论如何,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上述眼部症状以前未眼科就诊者,及首次确诊糖尿病时均应前往眼科专科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虹膜、晶体、房角等,眼底检查除了传统的直接检眼镜,间接眼底镜、裂隙灯附加前置镜等,可行广角的眼底照相,必要时可行荧光造影检查。在排除其他影响视力的疾病的同时,判断疾病的分级。

 

三、如何治疗?

 

1.内科治疗

 

羟苯磺酸钙治疗:可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应激。临床证据表明羟苯磺酸钙可改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中晚期,当联合激光或抗VEGF治疗时,能起到保护残存视功能的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如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中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治疗作用。

 

2.眼科治疗

 

根据疾病的分级不同及是否有累及黄斑中心凹的黄斑水肿,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及联合治疗。眼科治疗有激光光凝、玻璃体腔内注药、及玻璃体切割术等治疗方法。

 

激光光凝治疗:主要用于增殖期,做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破坏缺血区视网膜,减少需氧量,防止新生血管形成或者使已经形成的新生血管退化,阻止病情恶化。

 

玻璃体腔内注药(抗VEGF 药物):俗称“眼内注药”,常用于威胁视力的黄斑水肿。临床上常用药物有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

 

玻璃体切割术:当患者存在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特别是即将或新发的黄斑部脱离应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同时行全视网膜光凝术。

 

3.定期复查

 

不少患者关心,我刚查出来轻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医生给我开了口服药,我还要多久来医院检查一次眼睛呢?

 

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我们建议每1-2年检查一次。如果已经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随访间隔时间应缩短。

 

轻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检查1次,中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3-6月检查1次,重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应3个月1次。如果疾病持续进展,可以前往眼科由医生给予更频繁的随访和处理。

 

四、如何预防?

 

对于糖尿病患者尽早去医院进行专业眼科检查,了解自己眼睛的现阶段情况,接受医生给予的专业建议指导和治疗,且定期至医院随访眼底情况。早期、及时的治疗以及定期的随访监测是避免糖尿病致盲的重要手段。同时,糖尿病患者应该要积极调控血糖、血脂及血压,这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

 

虽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致盲性疾病,但只要我们做到早期筛查,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风险因素,并在眼科医生专业的建议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定期随访,将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减少视力丧失。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也是观察世界的“取景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明媚的双眸去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