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面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 媒体聚焦共话医院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19

    今天,《上海大众卫生报》以《匠心仁术 守护百姓健康》为题,专版刊登了我院自1947年建院以来,70余年的发展历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嘉定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医院也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实现了两次飞跃,同时不断完善和拓展医院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功能作用,持续提升医疗服务,切实为嘉定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不久前,全市首批25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正式公布,覆盖16个区,嘉定区中心医院名列其中。

 

 

(上海首批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名单)

 

    近年来,我院充分发挥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龙头作用,先后建成区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多发伤救治中心、放射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超声影像诊断中心、临床科研中心等,全面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也为全区医务人员的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016年5月,以嘉定区中心医院为主体的区域胸痛中心正式成立,2018年3月通过中国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截至目前,共救治各类胸痛患者1.8万余例,其中心源性胸痛患者11000余例,2019年平均DTB时间为57.7分钟,优于市级质控标准(90分钟),充分体现了区域胸痛中心快速、精准、高效的救治水平。区域胸痛中心通过整合区域内所有一、二级医疗机构及院前急救资源,构建起以胸痛为纽带的医疗联盟,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高效快速的转诊机制,让胸痛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急性胸痛救治体系。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衔接、院内救治多科协作,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管理的急性胸痛救治体系,为胸痛患者筑起一道捍卫生命的钢铁长城。2018年8月,上海首个区域胸痛救治网络——嘉定区胸痛救治网络正式启动。通过胸痛救治网络,上下联动、同频共振,进一步提升区域内胸痛救治水平,切实造福百姓。胸痛中心以“病人未到,信息先到,信息一到,医护就到,确诊病例绕行急诊的模式” 受到广泛好评。

 

 

    目前区域心电中心也在试运行中,实现了辖区内相关医疗服务同质化,助推落实分级诊疗,为患者下沉社区创造条件。

 

    为积极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医院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不断创新发展,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着力改善百姓就医体验。

 

    “信息手腕带”就是智慧医院的重要建设成果之一。住院病人拿起手机扫一扫腕带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每天的住院费用以及健康指导、满意度调查和医院新闻等,成为患者与医院信息交互的便捷入口。其中,“健康指导”还浓缩了医护人员精心整理的针对各类患者而制定的健康宣教内容,为患者答疑解惑,深受欢迎。与家庭医生签约的住院患者,出院后的第一时间,签约医生就能知晓其相关住院信息,以便跟进后续的康复治疗,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模式,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医院为百姓做的还有很多,考虑到门诊患者取药后,往往想要了解药品使用指导的相关讯息。但是,苦于药品说明书过于专业且不方便普通患者阅读,对患者造成了一定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7年,嘉定区中心医院推出配药单二维码用药指导,患者通过扫描配药单上的二维码,在手机上即能获得相应药品简明扼要的用药指导信息。该项目由信息科负责搭建网络信息平台,药师提供用药指导知识库,通过互联网+药学服务构建该项目。药师主要从患者角度出发,参考国内外药品说明书、诊疗常规、权威指南等资料,征求专科医生意见,将患者必需的信息提炼出来,做到简明、实用、个性化,建立起用药指导。目前,全区4家区级医院和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共享并上线了该系统。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度,医院又创新举措,推出区域医联体内药品目录一体化管理和二维码用药指导、签约病人入出院信息推送服务等,并拓展至区域内医联体外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百姓在社区就能使用同样的药品,享受同质化的药学服务,既方便又安全。

 

 

    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未来,嘉定区中心医院将更好立足区域医疗服务基本需求, 向下辐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上与市级医院对接,承担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强化家庭医生为基础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双提升”,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