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赋能系列报道④】仁济力量加持,普外科成功挑战ERCP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4-02-19

近日,医院普外科引进新设备胆道内窥镜,并在仁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文广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三例消化道改道患者的ERCP手术,标志着医院在肝胆外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久前,年逾八十的张大爷因为皮肤黄疸逐日加重并伴有乏力来到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就诊,门诊以“胆总管结石”收治入院。住院期间,普外科史佩东主任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情评估,在抗炎、保肝、退黄的基础治疗上,兼并完善相关检查,CT影像结果提示,张大爷为“消化道改道重建”。


原来,张大爷曾在50年前因“胃出血”做过胃大部切除术,并将残胃与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残端封闭,也就是“毕Ⅱ式”手术。正常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后,需要重新构建消化道的通路,患者才能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和消化道的生理功能,因此需要“改道重建”。这类患者,术后一旦发生胆胰疾病时临床处理就复杂困难多了,且传统手术创伤大,因而一般医生会选择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如ERCP。为尽快改善张大爷全身情况,床位医生徐超立即联系ERCP团队,为患者寻求最优的手术方案。


ERCP团队沈江波医生第一时间把患者相关情况汇报给上级医生苏进根主任和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作为普外科“名医工作站”刘颖斌教授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吴文广教授在与团队充分讨论后,谨慎制定了手术方案并敲定手术时间。



1月30日,吴文广教授使用普外科最新引进的胆道内窥镜为患者行ERCP手术,成功将患者胆管内一枚直径近1cm的结石取出。术后张大爷恢复良好,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目前已康复出院,家属多次对医生表达了感谢。


“像张大爷这样消化道重建术后的患者,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同时,需要精湛的内窥镜操作技巧,很多医生都望而却步。”据苏进根主任介绍,“此次我们在仁济新力量与先进新技术的加持下,积极挑战ERCP的新高度,截至目前已成功开展三例消化道改道重建术后ERCP,使普外科医疗技术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也为百姓健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消化道改道重建术后ERCP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借助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传统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目前,ERCP技术在嘉定区中心医院已发展应用了二十余年,现普外科每年完成近400例ERCP手术。


但消化道改道重建术后的ERCP极具挑战性,消化道改道重建、腹腔内粘连、进镜肠襻过长等都是造成胃肠道改道术后ERCP难度远远超过常规ERCP的重要原因,也正因如此,消化道改道术后的ERCP成为许多外科医生不敢轻易尝试的领域。


随着仁济-嘉定紧密型医联体不断加紧加快建设步伐,普外科“名医工作站”先后引进了仁济医院刘颖斌教授、张军峰教授、吴文广教授等一大批专家大咖,同时,在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与加持下,对高龄患者、消化道改道患者的ERCP手术有了全新的突破,目前医院已顺利完成三例消化道改道后的ERCP。


专家介绍



吴文广

仁济医院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十九届“银蛇奖”三等奖获得者


擅长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肿瘤相关梗阻性黄疸、胆管肿瘤、小儿先天性胆胰疾病、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的ERCP诊治;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微创治疗困难复杂胆管结石以及胆管、胰腺肿瘤的外科治疗。


苏进根

嘉定区中心医院 普外科主任医师


擅长肝胆胰外科疾病(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胆道肿瘤、急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肝脏肿瘤等)的微创手术(内镜腹腔镜手术);以及疝、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已完成胆胰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治疗性ERCP)3000例以上,如胆道结石、胆道感染的内镜取石引流术,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胆胰肿瘤和梗阻性黄疸以及胆道损伤(胆瘘、胆道狭窄)的支架引流术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