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手记】旧疾当愈 长乐常安

发布时间:2023-12-20

2023年10月,我来到嘉定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习。实习的第二天,就遇到了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脱机困难的患者,后经治疗,患者病愈出院。这段实习经历对我来说无比珍贵,因为不仅学习到呼吸康复与重症康复的专业知识,还通过主任、临床带教老师和各位护士老师耐心教授,学习到了更多关于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病理、生理知识,以及如何更好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该患者于今年87日在外院接受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但效果不佳,于817日行经皮气管切开,持续机械通气,期间两个月尝试两次脱机均失败。但患者依然没有放弃,为了进一步脱机治疗,109日,患者来到我院转入我科。当时,屠春林主任、余艳芳主任第一时间组织大家对患者的病情展开讨论,分析患者此前脱机失败的原因,并且与主管康复师魏威详细沟通,共同制定合适的康复评估与治疗方案,指导护士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形成临床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共同协作的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复治疗方案和手段。

 

治疗初期,患者的感染指标及营养指标尚可,主要矛盾在于呼吸机辅助通气已有两个多月,患者的吸气肌力与呼气肌力都远远低于正常值,同时存在全身肌肉萎缩的症状。对此,主管康复师魏威带领着我根据临床最新指南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为他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患者还可能存在心理依赖或焦虑情绪等心理问题,我们一定要关注好。”魏威老师说道。

 



在医护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心理疏导沟通后,患者认真执行康复方案,每日通过两次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改善肺通气;通过低频电疗及床边功率自行车,刺激双下肢股四头肌,增加肌力;通过抗阻吸气肌训练,增加吸气肌肌力;同时,护士每次在患者有需求时,第一时间为患者吸痰,进行气道管理。经过医护及患者的共同努力,患者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吸气肌力也从最初的14 cmH2O增加至25 cmH2O

 

治疗中期,患者咳嗽咳痰也较先前有了明显好转。经过主任和康复师的仔细评估和讨论,决定在给患者吸痰后,排空气管套气囊,安装说话瓣膜。当他颤抖着双唇,好不容易说出了两个月以来的第一句话“谢谢”时,身边的家属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一旁的医护人员也忍不住鼓掌。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评估,患者各项参数达到脱机指征,可以试脱机,在此前提下,我们与患者及其家属耐心沟通,及时告知他们康复治疗进展及恢复情况。但沟通后发现,患者曾在外院两次脱机失败的经历,导致其虽然有强烈的脱机意愿和诉求,但对于脱机能否成功并没有信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决定继续进行抗阻吸气肌训练等治疗,并结合患者的血气分析,每日逐渐增加说话瓣膜的佩戴时间,进一步优化相关指征。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我们也对其开展了步行功能训练,渐渐地,患者可在辅助下步行50米、60米、80米……

 



“匆匆不觉秋已尽,岁月缓缓迎冬来”,终于,在立冬这一天,患者自己走到了窗边,看见了窗外的动人景色。其实冬天的窗外景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说起来甚至已经有点萧瑟了,但患者却久久不愿离开,窗外或许什么都没有,又或许什么都有,那是他对生的渴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后,患者的吸气肌肌力已经慢慢接近正常值 。20231114日,一切就绪,准备脱机。我们给患者的气管插管更换成了金属套管,观察48小时后,患者无不适症状,血气分析结果良好,符合拔管指征,这一次患者终于脱机成功!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好在所有的努力都没有被辜负,看到患者如愿以偿,我们内心比任何人都高兴。几天后,患者康复出院。

 

医院里时常充满着病痛、难过和焦虑,但也同样生长着爱和希望。“一万本卷轶浩繁的世界,最初都有良师开卷”。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习的3个月,我想说,感谢各位前辈的传道、授业、解惑;当一个医生最幸福的瞬间是什么?是被患者这样信任和托付。也感谢患者的坚持以及对我的信任,让我学会了如何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行动,切实体会到了无限的生命期待,也真正体会到了救死扶伤的深刻含义。

 

 “有时被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尽力帮助患者康复的同时,更要以亲切的姿态给患者带去安慰和期待。最后,祝愿嘉中心的各位老师未来能够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也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够旧疾当愈,长乐常安。


作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习生 王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