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嘉医科普】预防压力性损伤, “躺平”也有大学问

发布时间:2023-10-25

“我家老爷子几年的褥疮恢复的这么好,感谢郑玉文老师耐心细致的护理和治疗。感谢你们团队的辛勤付出!”日前,患者吴老伯的家属来到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嘉定区中心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再三表达谢意。


原来,患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生活无法自理,由于长期卧床导致骶尾部大面积压力性损伤,辗转多家医院也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卧室中腐臭味弥散。家属多方打听后,得知了嘉定区中心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口碑非常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国际伤口治疗师郑玉文。


根据老人情况,郑玉文为其制定了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为两周的清创期,一周2-3次,为患者蚕食清创,清除坏死的组织。清创过程中,清晰可见患者外露的肌腱骨骼,伤口非常深。经过一段时间的清创治疗后,伤口腐臭的味道慢慢消失了。之后,患者只需每周1次来院或者线上进行伤口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居家护理要严格做到伤口减压,平日里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经过郑玉文的悉心指导与家属的精心照护,老人几年的压疮终于愈合了。


嘉定区中心医院伤口造口门诊成立于2015年,主要处理压疮、糖尿病足、动静脉性溃疡、外伤性溃疡等难愈性伤口,以及造口及并发症维护、失禁管理等。此外,由内分泌科、骨科、血管外科等共同参与组建的MDT团队,做到门诊-病房无缝衔接,切实为患者提供连续服务。


在积极推进本院伤口造口门诊建设的同时,为了让全区护理门诊达到同质化的伤口治疗护理与健康宣教水平,医院将慢性伤口治疗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传授至各基层单位,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家门口的健康服务。


近期,在门诊护士长郁利萍和伤口造口治疗师郑玉文的带领下,门诊护理团队先后来到华亭镇、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科普讲座——《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护理》,详细解答了在伤口护理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疑难病例,护士长郁利萍则根据实地情况,就社区的诊室布局、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由护理部牵头,伤口造口门诊主导开展的伤口造口联络员培训,吸引了全院各病区以及迎园医院、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等护理人员参会聆听,切实将慢性创面的护理理念、治疗技术、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真正融入临床诊疗、护理服务。




科普小知识


压力性损伤又称压疮、褥疮,系皮肤或皮下软组织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突处或与医源性设备有关。此损伤病灶可能是完整的皮肤或开放性伤口,也可能伴随有疼痛感。损伤的发生来自于强烈和 /或长期的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力。也可能受到微气候、营养、组织灌流、合并症及软组织的状况影响。


发生原因

三力作用(三力指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微环境。


患者人群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3.营养不良

4.老龄


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


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

1. 定时翻身: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有红斑时翻身时间应缩短,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的动作,防止擦伤皮肤。


2. 保持床面整洁,保护骨突部位,要采用适当的卧位姿势,并加软垫,但要注意局部过分衬垫反会增加皮肤压力,须避免。


3.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皮肤过度暴露,体重过大也是造成压疮原因。


4.选择适当的床,应用气垫床定时按摩受压部位,有助于预防压力性损伤。


5.取舒适正确卧位(30°侧卧,床头抬高不超过30°),坐位初期不超过30-60分钟,每15-30分钟臀部抬离15秒时间,适当的椅垫对预防压力性损伤有重要意义。


6.营养支持:充足的营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预防压力性损伤,并有助于提高皮肤对缺血的耐受性,有利于构建新组织和促进创面愈合。


7.不得按摩骨突压红部位;不得使用气圈类装置;不得使用烤灯;不得频繁、过度清洁皮肤。


8.积极防治并发症:包括痉挛或挛缩、感染和水肿等。在感染或其它疾病状态下,皮肤对压力的耐受性有所降低,故需要缩短翻身或改换体位的时间间隔。


门诊时间


伤口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

造口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