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外科收治了一位78岁高龄患者,患者因便血入院,经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近回盲部可见一2.5cm*3cm肿块,表面高低不平,见鲜血附着。经诊断为(升结肠)腺癌。同时,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史10余年,2002年因“心梗”于上海仁济医院行冠脉支架置入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2003年于上海长征医院行垂体瘤切除术,因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服用醋酸可的松。
78岁的高龄,心、脑、肺、肝、肾功能都较差,这样的患者手术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且,由于患者患有脑梗且内分泌功能下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抗凝药物以及激素类药物,这对手术而言,是一个矛盾点:如果继续服用,术中、术后可能引起大出血;如果停用,则患者有脑梗复发的风险,且术后可能由于应激反应过低,难以度过围手术期。同时,患者还是一个有着30多年烟龄的老烟民,术前已有肺部炎症,一旦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可能就是致命的。
这么多的矛盾,这么大的风险,到底该如何是好?普外科主任医师陈跃宇深知,这样一名已经部分肠梗阻的结肠癌患者,手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他带领工作团队联合麻醉科、内分泌科、心内科、神经内科以及心理科反复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
7月5日,患者被送进了手术室,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由于采用的是微创技术,创伤小、出血少,成功手术的患者平安渡过了术后的出血关、血栓关。
然而,一切也并非顺风顺水。术后第5天,老人精神不振伴呕吐,并且出现了意识障碍。普外科做相关检查后,考虑是因激素缺乏而出现的症状,随即请内分泌科及时会诊,予以对症治疗,老人当天便有所好转。然而,补充激素后的患者,又出现了暗红色粪便。医生们知道,激素应用及抗凝剂造成的消化道溃疡出血,同时,也会造成吻合口瘘的致命性风险。但是,如果这时激素补充不足,又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而引起应激反应低下,病人不能恢复,最终也极有可能衰竭死亡。所以,只能在微量之间寻求平衡点。陈跃宇主任及床位医师闫金龙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不断调节用药剂量及激素使用种类,使用消化道粘膜保护药。患者状况逐步得到改善。术后第7日,各种症状消失,复查皮质醇激素指标正常。恢复饮食后,患者的排便也正常了,现已拆线后平安出院。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人以为,手术是外科医生的家常便饭,殊不知,这看似寻常的一台手术,却蕴含了术前、术中、术后多少技术难点。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老年患者日益增多,也给医疗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上海市重点专科(胃肠外科),近年来,普外科诊治了众多高龄胃肠肿瘤患者,科室在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团队,推进多科协作,致力于更好服务嘉定百姓。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