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赋能系列报道】不挨饿、不开刀,减重新科技“物理隔离+代谢调节”双管齐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问题。减肥的方法很多种,但:“管住嘴、迈开腿”难以坚持,传统药物干预增加肝肾负担,外科减重手术创伤大、可逆性差……

 

近日,我院突破传统减重手术局限,为一名BMI 达49.67kg/㎡(男性正常值为18.5~23.9kg/㎡)的25岁极重度肥胖患者成功实施内镜下胃转流支架植入术,为其破解 “反复减重反弹+并发症加重” 的困境,开启减重新方向。

 

→极重度肥胖伴多重代谢并发症,传统减重陷入瓶颈

 

患者自出生即表现为高出生体重(出生体重≥4kg),随年龄增长呈现 “进行性体重失控” 趋势:就诊时,身高185cm的他体重已达 170kg,经计算 BMI 为 49.67kg/㎡【根据《中国肥胖防治指南(2024 年版)》,BMI≥40kg/㎡即定义为 “极重度肥胖”】,该患者指标已远超诊断阈值,属于极高危肥胖人群。

 

此前 3 年间,患者及家属曾尝试多轮热量控制、慢跑及药物减重干预,但均未实现持续减重,反而出现 “减重-反弹-体重再增长” 的恶性循环,体重从3年前的 130kg 升至170kg,增幅达30.7%。更危急的是,肥胖相关并发症已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夜间鼾症频繁憋醒,甚至多次在睡眠中出现 “濒死感”(血氧饱和度最低降至 60%);入院后经内分泌科完善检查,进一步确诊合并代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伴胰岛素抵抗、高血压3级(收缩压 182mmHg / 舒张压122mmHg)、高尿酸血症(血尿酸542μmol/L),代谢性脂肪性肝病伴肝功能受损。

 

→多学科团队(MDT)评估后,锁定内镜下微创方案

 

考虑到患者 BMI 近 50kg/㎡,传统开腹或腹腔镜下代谢减重手术存在极高手术风险,在医务科组织下,内分泌科索丽霞主任、普外科张军峰主任联合麻醉科、ICU、呼吸科、耳鼻喉科、营养科、中医科等多科室专家进行了疑难病MDT会诊讨论。

 

MDT 团队综合评估:患者虽符合手术减重适应证,但短期耐受传统外科手术风险过高。而内镜下胃转流支架植入术(DJBL)作为微创介入技术,具有“无腹部切口、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的优势,且能通过 “减少营养吸收+调节肠道” 双重机制实现减重,更适配患者当前病情。

 

最终团队达成共识:将 DJBL 作为患者 “第一阶段减重干预方案”,待 3 个月后取出支架时,根据体重下降幅度(目标减重率≥15%)、并发症改善情况,再评估是否需后续外科手术或长期生活方式干预。

 

十二指肠--空肠旁路套管置入术

 



DJBL,也叫内镜下胃转流支架,是2024年国内获批并广泛应用的新型减重器械,其设计原理源于经典减重外科术式——胃旁路术 (RYGB),通过内镜技术实现 “微创化改良”。

 

胃转流支架示意图

 

手术通过胃镜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置入一个60cm的管状套膜隔离食糜,从而隔绝食物与消化液、该段小肠黏膜的接触,减少了脂肪、糖等营养物的吸收的有效小肠长度,还可调节肠道激素的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肽YY的分泌和降低胃饥饿素水平)、改变胆汁酸代谢、调节肠道菌群等,达到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目的。此外,研究表明,除改善体重、血糖、血压、肝功能等方面外,这种减重方式还可改善患者的脂肪肝、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手术具有微创性和可逆性两大特点:全程经口腔胃镜操作,无腹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仅为30分钟左右,麻醉苏醒后即可下床活动;支架植入后维持 3 个月,待体重与代谢指标改善后,可通过胃镜微创取出,避免长期解剖结构改变。

 

 

→多学科协作筑牢围术期管理 “安全防线”

 

为确保手术安全与效果,MDT 团队制定 “术前评估-术中保障-术后随访” 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案:

 

1术前:精准评估,扫清风险隐患

 

代谢指标调控:内分泌科团队术前1周为患者制定 “低碳饮食方案”,同时口服降压、降尿酸药物,将血压控制在 145/90mmHg以下、尿酸降至480μmol/L以下,减少术中应激风险;

 

呼吸功能优化:呼吸科团队术前为其进行无创呼吸机(CPAP)压力参数滴定,术前一晚使用呼吸机后,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2% 以上,为麻醉安全奠定基础;

 

2术中:精准操作,保障体征稳定

 



麻醉科苗青主任、张新鑫医师制定了精准的麻醉方案后,普外科万伯顺主任医师、宁勇副主任医师在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赵恩昊主任医师指导下,顺利为其在胃镜下放置了胃转流支架并成功释放。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平稳,麻醉苏醒后,患者自行下床活动。

 

3术后:长期随访,巩固减重效果

 

后续,内分泌科索丽霞主任、营养科陈之琦主任团队将持续随访患者饮食控制及代谢相关指标。

 

此次内镜下胃转流支架植入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该极重度肥胖患者开辟了安全有效的减重路径,更体现了医院在 “肥胖症多学科诊疗” 领域的综合实力。

 

减重并非 “一次性手术”,而是需要 “微创干预+生活方式重塑” 的长期过程,未来医院将持续优化 MDT 协作机制,推动 DJBL 等新型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帮助更多肥胖患者实现 “健康减重、高质量生活” 的目标,为 “体重管理年” 行动提供基层医院的实践样本。

 

门诊时间

 

内分泌科肥胖减重联合门诊(≥14岁)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门诊地点:综合楼六楼减重中心

 

内分泌科肥胖及多囊卵巢综合症

门诊地点:特需门诊(门诊四楼)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王丽华(仁济) 副主任医师

周三上午  索丽霞  主任医师

周一下午  杨  玮   副主任医师

 

(来源:普外科、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