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护士话健康】“糖友”吃粽子 如何兼顾美味与健康?


    端午节即将来临,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然而,粽子虽美味,却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群食用。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患者而言,最好不吃或少吃粽子,否则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乃至更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糖尿病人吃了粽子后血糖容易升高呢?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呢?且听安安护士慢慢为你道来……

    首先,粽子的主要成份是糯米,糯米比一般大米支链淀粉多、黏性大,同体积时糯米的份量也较重。另外,烹调时间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速度,如粥比白饭容易消化,比较容易影响血糖的稳定,粽子煮得愈久,其糯米糊化程度愈高,也容易影响血糖的稳定。

    此外,食物纤维的含量也会影响血糖,如含粗纤维的全谷类,会比精制的白米在胃中停留的时间长,因此血糖较平稳,五谷杂粮粽与一般肉粽相比,糖尿病人较适合食用五谷杂粮粽。

    另外,一般豆沙粽、水晶粽内馅均加入蔗糖,会影响血糖。若要吃,建议自己动手包,内馅方面以代糖取代,来降低糖含量。

    超市中售卖的无糖粽子真的可以食用吗?

在此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目前市场上所谓“无糖食品”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未加蔗糖的食品”,这种“无糖食品”中原有的淀粉类多糖成分依然存在。“无糖蛋糕”、“无糖粽子”只是没有放入蔗糖的蛋糕和粽子而已,做蛋糕和粽子的米面经消化后,依然会分解成葡萄糖。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不要一看到“无糖”这两个字就认为是“无糖”食品,应当仔细看看食物中的成分,因为这些食物中的淀粉,最终都将转变成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所以说“无糖粽子”也不可多吃。

   自制“改良粽”,多一份安心,多一份享受!

    如果您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却偏偏对粽子“情有独钟”,不妨来学一学如何自制“改良粽”。

    1、以五谷杂粮或紫米取代原本的糯米,并将包粽子的米量减少,例如原本包入60g糯米可减少至20g糯米,另外30g用五谷杂粮或白米、紫米代替,来减少热量、增加膳食纤维,口感依然美味。

    2、为避免摄取过多油脂及热量,包粽子时,可以将原本的咸蛋黄、肥猪肉、花生、红枣替代成蒟蒻、栗子、萝卜干、竹笋、香菇、瘦肉来减少油脂和热量。

    3、经过改良的粽子同样是主食,不能当做零食,还是建议一天以一次,一次以一颗为宜。

    由于粽子主要是由五谷类食物做成,还是易造成血糖上升及胃肠不适、胀气等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胃肠蠕动机能减弱,更有此类问题,所以糖尿病人应注意摄取量。

    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带泵患者来说,餐前大剂量的短效胰岛素,不足以支持到完全消化粽子。所以吃了粽子,餐后血糖会偏高。在用餐后的适当时间,根据病人自身情况,可酌情追加一定剂量,但要在专科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切不可盲目自行决定!

    祝大家端午节健康、祥和!抗糖路上,嘉中心内分泌科与您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