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指导目录

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指导目录

一、 肢体功能锻炼健康指导
二、 语言功能锻炼健康指导
三、 脑出血健康指导
四、 脑梗死健康指导
五、 蛛网膜下腔出血健康指导
六、 帕金森病健康指导
七、 癫痫健康指导
八、 溶栓患者健康指导
九、 高压氧舱健康指导
   

 

肢体功能锻炼健康指导

对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偏瘫的患者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痉挛,保持肢体的运动功能。
一、改善肌力的训练:可着重进行健侧肢体的肌力练习,从而诱发患侧无力肌群的收缩,应有针对性的进行上、下肢的肌力训练,也可做坐站练习,上下楼练习等,肌力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出现肌痉挛应立即停止训练。
二、对全瘫的肢体应帮助患者做被动练习,轻瘫的肢体要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
(一)被动练习的目的是防止关节粘连,进行的顺序:
上肢:肩关节-肘-手腕-手
下肢:髋-膝-踝-足趾
(二)被动练习的注意事项:各关节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不要牵拉关节,尤其是肩关节很容易发生半脱位和损伤;做屈髋屈膝时,应防止髋关节向外侧倒,以免损伤髋关节;活动时动作要轻柔,缓慢,有节奏,避免快速用力的牵拉,以免造成关节、韧带的损伤。
三、按摩:
(一)按摩前要洗净患者皮肤,剪短指甲。
(二)每日定时进行,一日三次,每次20分钟。
(三)方法:
1、抚摩:顺着肩向心性从末端到近端进行抚摩,可帮助静脉、淋巴回流。
2、按摩:用指擦或掌擦,可促进皮肤与皮下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
3、揉捏:小范围用手指,大范围用手掌旋转,可防止肌肉萎缩。
四、平衡训练:
(一)前提条件:患者下肢能支撑身体3/4重量,下肢能进行屈膝训练者。
(二)方法:借助支具独立练习向前走、向后走、转身上下楼梯等。
(三) 注意事项: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步速不宜过快。
五、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一)鼓励患者早期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通过健侧的主动练习,带
动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康复,随着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可以进行:床上翻身—独立坐位—步行—上下楼梯,上下楼梯时,健腿先上,下楼时健腿先下。
(二)对于仍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者,指导利用健侧肢体完成穿衣、刷牙、洗澡等,以及指导正确使用轮椅、拐杖和一些常用的生活助具。
六、支具和辅助用具的使用:
(一)防止足下垂,可穿矫正鞋,或用硬枕、夹板固定足底部,使足部与小腿呈90度。
(二)对于偏瘫导致行走困难者,要学会手杖、拐杖、轮椅的使用。在肢体功能恢复的同时可以配合理疗功能性电刺激等方法帮助肢体早日恢复功能。

 

 

 

 

 

 

 

 

 


语言功能锻炼健康指导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对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社会交往能力。
一、患者本身应树立克服语言障碍的信心,并为此而努力。
二、前提在急性期已过,病情稳定能够耐受集中治疗至少30分钟,即可开始练习。
三、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在语言治疗的最佳时期要想尽办法,确保现存状态下的可能的交流,语言
训练课题必须与语言障碍的类型、模式、轻重、程度相适应,其训练课题不对,
易打击患者训练的积极性。
(二)在进行语言训练时,可在安静、稳定的环境中使患者注意力集中。
(三)开始先练好一、二、三,再逐渐引导练好单字、单词、短句,每次让患者
重复数次,以巩固效果。
(四)要鼓励患者进行交流、阅读、叫物品的名称的训练等,即使有些回答不正
确,也不要当时指出,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五)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以免加重患者负担,且达不到预
期的目的。
(六)对表达能力差者,多进行日常口语对话、手势语、指物品名称或哼调练习,
要坚持听、视、说、写四者并重,坚持天天学和天天练,也可用讲故事、提问等
形式提高语言的趣味性,可采取渐进教学法,从发音、器官训练开始到发单音、
单字、单语、认人、反复读、认真巩固效果。
(七)家属在训练期间要耐心协助,不宜操之过急,对患者的每一次进步都要表
示肯定。

 

脑出血健康指导

一、 诱发因素及临床表现:本病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多见。多在情绪激动、兴奋、排便用力时发作,少数在静态发病,气候变化剧烈时发病较多,起病前多无预感,仅少数发病前有头痛、头昏、动作不便、口齿不清等症状。发病突然,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多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二便失禁。因此,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坚持服药、劳逸结合、戒烟忌酒等。
二、向病人或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以此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降低病人的焦虑状态。
三、疾病知识的介绍:对病人或家属初步介绍疾病诊断、病因、临床症状、影响病情的因素、治疗方法和目的及用药注意事项。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正确面对疾病并做好配合工作。
四、休息与活动:急性期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稳,以免加重出血。抬高床头15°~30°,减少脑部血流量,减轻脑水肿,昏迷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假牙以防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瘫痪肢体要保持肢体功能位。保证病人安静休息,各种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严格控制探视人员。
五、饮食:昏迷、吞咽困难病人应予鼻饲流食,防止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对尚能进食者喂食不宜过多过急,注意一口量,同时给予一些鼓励性语言,遇呕吐、反呛时暂停进食,抬高床头。能进食者吃些易消化吸收的流食或半流食。病情
平稳后可吃些普通饮食,但一定要限制盐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2~5g,
多食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可促进肠蠕动,防止大便干燥,每天保证
充足的水量。
六、药物:急性期应调整血压,保持稳定,防止再出血,口服或鼻饲降压药物。脑出血后第2天即开始出现脑水肿,3~5天明显,应积极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应用甘露醇脱水时应保证液体快速滴入,注意观察尿的颜色。合并糖尿病者应帮助其了解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增强治疗信心,控制血糖。
七、安全护理:评估病人,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全宣教,根据病情,采取床头警示标识,床栏、约束具等保护措施,下地、如厕搀扶防跌倒、坠床。              
八、对家属的教育: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外界的不良刺激与疾病形成密切相关,加之此类病人多有焦虑、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家属要对病人予以理解、支持、关怀。指导家庭成员细心观察各方面的变化,了解其需求,协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病人恢复生活能力的信心。
九、心理指导:病人因突然瘫痪、卧床不起、失语、构音困难而不能表达感情,早期表现焦虑、易伤感、易激惹。后期出现抑郁、悲观、退缩等。对病人的心理变化应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关心病人,同情他们的疾苦,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并让病人对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稳定情绪。
十、康复知识:病情平稳后10~15天即可抓紧早期锻炼,越早疗效越好。先做被动运动,再指导病人进行主动运动。进入恢复期后指导病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思维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各功能锻炼,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早日回归社会。
十一、预防并发症教育:
(一)便秘:脑出血患者常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又可导致脑出血的再次发生。教育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合理膳食,如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高纤维的食物,多饮水。
(二)褥疮:要保持床单干燥、整洁,保持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褥疮的发生,同时教会家属预防褥疮的方法。
(三)坠积性肺炎: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同时教会家属正确喂食的方法,减少误吸,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四)下肢静脉血栓:教育患者尽早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脑梗死健康指导
 
一、诱发因素及临床表现:脑梗死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死,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二、入院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住院须知,向病人或家属做详细的介绍,以此增加病人对本科室的了解,降低病人的焦虑状态,缓解其陌生和紧张心理。
三、疾病知识的介绍:对病人或家属初步介绍疾病诊断、病因、临床症状、影响病情的因素、治疗方法和目的及用药注意事项。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正确面对疾病并做好配合工作。
四、饮食:对吞咽障碍病人进食前提供适当休息,能坐起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位。不能坐起患者,一般采用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体位可以减少食物向鼻腔返流和误吸。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进食过程中让患者充分咀嚼,确信吞咽后继续进食。如所进食物滞留,鼓励患者头转向健侧,并控制舌头向麻痹的一侧,消除残留食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五、药物:
(一)调整血压,脑梗死时要慎重使用降压药,如血压150-160mmHg/100mmHg时不需要使用降压药。血压降的过低可加重脑缺血。
(二)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三)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急性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时可出现脑水肿,是发病后1周内死亡的常见原因。应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肾功能异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
(四)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五)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
六、安全护理:评估病人,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全宣教,根据病情,采取床头警示标识,床栏、约束具等保护措施,下地、如厕搀扶防跌倒、坠床。
七、对家属的教育:此类病人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特点,家属要对病人予以理解、支持、关怀。指导家庭成员细心观察各方面的变化,了解其需求,协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病人恢复生活能力的信心。
八、心理指导:病人因突然瘫痪、卧床不起、失语、构音困难而不能表达感情,早期表现焦虑、易伤感、易激惹。后期出现抑郁、悲观、退缩等。对病人的心理变化应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关心病人,同情他们的疾苦,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并让病人对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稳定情绪。
九、康复知识:
(一)肢体康复训练:偏瘫侧肢体处于良肢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脑梗死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功能锻炼主要采取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活动偏瘫肢体,做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和坐起、站立、步行锻炼,防止肢体挛缩、畸形。
(二)语言康复训练:向患者解释语言锻炼的目的、方法、告诉患者失语是暂时的,语言功能的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体贴关心病人,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三)日常生活训练:患病后除了要尽早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练习洗脸、如厕、进食、转移等生活技能,倡导“自理模式”,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十、预防并发症教育:                                              
(一)便秘:脑梗死偏瘫患者常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又可导致脑梗死的复发,甚至脑出血的发生。教育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合理膳食,如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高纤维的食物,多饮水。
(二)褥疮:要保持床单干燥、整洁,保持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褥疮的发生,同时教会家属预防褥疮的方法。
(三)坠积性肺炎: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同时教会家属正确喂食的方法,减少误吸,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四)下肢静脉血栓:教育患者尽早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条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蛛网膜下腔出血健康指导

一、合理饮食  指导病人了解肥胖、吸烟、酗酒及饮食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选择低盐、低脂、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少食糖类和甜食;限制钠盐(<6g/d)和动物油的摄入;忌辛辣、油炸食物和暴饮暴食;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戒烟、限酒;控制食物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二、避免诱因  应指导病人尽量避免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各种因素,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衡: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体力、脑力的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过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戒烟酒。
三、检查指导  SAH病人一般在首次出现3周后进行DSA检查,告知患者脑血管造影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积极配合,以明确病因,尽早手术,解除隐患或危险。
四、照顾者指导  家属应关心、体贴病人,为其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督促尽早检查和手术,发现再出血征象及时就诊。

 

 

 

 

 

 


帕金森病健康指导

一、遵医嘱正确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每天监测血压。
二、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加强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和语言功能的锻炼。
注意运动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避免劳累和抗阻运动,充分利用视、听反馈,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性运动训练,改进生存质量。
三、注意安全,防走失、防跌倒。
四、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紧张情绪、激动。
五、合理饮食,保证营养供给。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癫痫健康指导

一、一般护理原则
(一)心理调适:病人应保持平衡心态,树立治疗信心。
(二)饮食调理:宜进食清淡、无刺激、富于营养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饥饿或过饱,戒除烟、酒、咖啡。
二、活动与休息
癫痫发作时和发作后均应卧床休息,平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持睡眠充足。减少精神和感觉刺激,如避免长时间地看电视、洗浴、玩游戏机等,尽量不去舞厅、歌厅、游戏厅,禁忌游泳和蒸气浴等。
三、避免促发因素
癫痫的诱因有疲劳、饥饿、缺睡、便秘、经期、饮酒、感情冲动、一过性代谢紊乱和过敏反应;过度换气对于失神发作、过度饮水对于强直性阵挛发作、闪光对于肌阵挛发作也有诱发作用。
四、治疗配合
(一)遵医嘱服药:坚持长期有规律服药,切忌突然停药、减药、漏服药及自行换药,尤其应防止在服药控制发作后不久就自行停药,以免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和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如果药物减量后病情有反复或加重的迹象,应尽快就诊。
(二)定期复查:一般于首次服药后5-7天复查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每3个月至半年抽血检查1次,每月检查血常规和每季检查肝、肾功能1次,以动态了解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EEG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当病人癫痫发作频繁或症状控制不理想,或出现发热、皮疹时应及时就诊。平时随身携带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及疾病诊断的个人信息卡,以备发作时及时联系与急救。
五、工作与婚育指导
建议病人选择适当的工作,禁止从事攀高、游泳、驾驶等职业,以及在炉火旁、高压电机旁或其他在发作时可能危及生命的工种;特发性癫痫又有家族史的女性病人,婚后不宜生育;双方均有癫痫或一方患癫痫,另一方有家族史,不宜婚配。
溶栓患者健康指导
脑梗死溶栓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治疗中加强护理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更好地使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一、溶栓前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说明紧张、激动情绪可导致血压升高,甚至诱导脑出血。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始终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二、治疗相关知识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溶栓药物的名称,溶栓方法,讲解溶栓的目的,以及适应症和禁忌症。溶栓过程中可能引起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做好家属工作,说明溶栓的必要性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其理解。               
三、对行溶栓的患者,血压监测十分重要,血压过高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血压过低易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脑缺血,血压一般控制在140~160mmHg∕75~90mmHg较为适宜。护士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的同时,应向家属说明血压对于病情的重要性,减少可能使血压增高的因素。                    
四、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均可出现并发症,出血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告知患者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有无牙龈出血、黑便、荨麻疹等现象。嘱咐家属护理时注意不要损伤患者的皮肤黏膜,静滴拔针后延长按压针眼的时间。
五、告知患者若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或有原有症状加重时,则提示有脑出血或再灌注损伤可能,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六、溶栓后2h左右,以及之后视需要每6h采集和送检有关凝血及纤溶系统血液标本,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采取血标本的重要性,以取得患方的配合。
七、饮食指导:食物不可过硬、过热、刺激性强,以防消化道出血。多食蔬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高压氧舱健康指导

高压氧舱是一种特殊的通气装置。将患者置于1.5—2.5大气压下的氧舱内给予纯氧治疗疾病。对于煤气(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严重缺氧有特效。对颅脑外伤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特发性耳聋,骨髓炎,骨头无菌性坏死,皮肤创面不易愈合等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一、入舱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病人明白治疗目的,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杜绝“ 幽禁恐怖反应” 的发生。                                       
二、入舱前应了解每个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案,主要常规检查结果和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禁忌症,防止发生意外。
三、进舱前教会病人预防各种气压伤的基本知识,了解耳咽管道通气方法。鼻塞者进舱前10分钟给于1%麻黄素或滴鼻净点鼻;教会病人开张咽鼓管的动作要领,如捏鼻鼓气法(又称Ualalva’s咽鼓管吹张法—闭嘴,用拇指、食指捏住鼻孔,用力向外做呼气动作,增加呼吸道压力,以张开咽鼓管口,使空气进入鼓室,平衡内外压力),做张口、吞咽等调压动作,可嘱病人升压时饮水、嚼糖果,并嘱病人在减压时不要屏气 。
四、进舱人员必须遵守氧舱医疗安全规则,严禁易燃易爆物品带入舱内。不宜穿戴易产生静电火花的衣物(氯纶、尼龙 、丙纶、 晴纶、毛织品膨体纱等)入舱,特别是纯氧舱和不能控制舱内氧浓度的高压氧舱,只能穿全棉服装进舱,以防舱内起火爆炸事故发生。同时手表、钢笔、保温杯等物品也不宜带入,以免破坏。
五、治疗前应排空大小便,对二便失禁或昏迷病员进舱前应妥善处理,并备好大小便器。为保持舱内空气干净无味,瘫痪及昏迷病人应经常擦洗皮肤、会阴、做好口腔护理,以减少不良气味带入舱内,进舱前应更换清洁专用鞋。
六、进舱前不要饱食、饥饿和酗酒,一般情况下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进舱 。
七、病人带导管入舱时,要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导管,使之不移位,不伸入体内或脱出,以防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