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志(四)】抗“疫”更要抗“抑”,我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0.2.28

    来到金银潭医院两天了,大家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把我们的奋斗空间布置得温馨而和谐,让来访者拥有一个暖心的小天地,尽量让其身心舒畅。我们小组五位男士竟然也能剪纸做手工,而且做起来一发不可收拾。我们王队长剪起字来一气呵成,精彩无比。看来队长不仅仅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连做手工也是出手完美。

 

 

    金银潭医院目前实行“共产主义”,吃饭时间可去食堂随便领。取餐回到办公室,担心饭菜要凉掉(今天下雨,天气还有点凉)。多次催促王院长和张主任吃饭,他们回了一句:“剪好这个字就吃。”这工作热情着实高涨啊!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下午三点不到全部完工。还没来得及好好拍上几张照片,就收到了两位上海援鄂护士的咨询电话。了解下来,问题不是很严重,主要是来了一个多月,护士妹妹们想家了,于是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服用药物后,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们耐心倾听,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建议她们方便时抽空来门诊面对面聊聊,效果也许更好些。

 

    正准备下班的时候,突然接到北三病区医生发来的短信,有几位患者出现情绪问题,请求我们心理医生抽空去会诊。来到这里数日,我们都迫不及待想进病房看看呢!王队长考虑到目前金银潭医院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房是绝对隔离区,感染性极强。但大家都毫不畏惧,纷纷请缨要求“上战场”。王队长最后决定,明天带张晨主任和我一起去隔离区会诊,另外两名队员在诊室“看家”。“以后有的是机会去隔离区做贡献。”队长安慰道。于是,大家只得服从安排。

 

 

    晚上,我们把防护知识及操作流程又认认真真复习了一遍,准备明天早点去医院,早点为患者服务!

 

2020.2.29

    知道今天上午要进隔离区会诊,我们还是有点小激动。我五点钟左右就起床了,早饭后,再复习了一遍穿脱防护服的流程。

 

    上午9:10,我和王振队长、张晨主任一起来到了医院北三病区,接待我们的是来自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陈德昌主任。陈主任简单介绍了这里的情况,北三病区专门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是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分管的病区之一。除夕之夜,这群来自上海的“逆行者”们接管了这里。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实战,这里的医疗秩序早已有条不紊。尽管大家脚步匆匆,但却忙而不乱。陈主任反复关照我们三人,“进病房一定要认真做好防护工作!”还特意叫来护士长和院感负责人,为我们的防护准备严格把关,协助提醒穿脱防护服的各个细节。在中山医院李璟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依次穿好了防护用品,正式进入隔离区开始为患者服务。

 

 

    需要会诊的几位患者,管床医生是来自宝山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的施巍副主任,他简单介绍了一下所要会诊的患者情况。第一例患者是老年男性,84岁,入睡困难,服用艾司唑仑效果欠佳。经详细了解病情,建议换一种药物,如效果不佳,可视病情增加剂量或者再换药物治疗。第二例患者是中年男性,54岁,平时话较多,偶有憋喘,休息后缓解,其他情况尚可,建议其多休息,少讲话,患者表示能遵医嘱。

 

    前两位患者的会诊比较顺利,最后会诊的患者是一位78岁高龄合并膀胱癌术后的老人,因病情危重转入金银潭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躯体情况目前恢复良好,符合出院标准。但老人家拒绝出院,令人不解。当我们步入病房时,老人躺在床上,神情漠然,凝视着天花板。王振队长俯身问候老人,亦不作答。随着耐心深入接触,老人才缓缓开口道:“我不想回家。”王队长柔和地回应道:“回家是所有人的愿望,您为何不愿回家啊?”顿时,老人的泪水夺眶而出,用浓重的武汉口音讲起了他的故事。原来,老人的老伴早已去世,独自居住,因遭遇新冠肺炎转到这儿接受治疗,现已转危为安。来自上海的医护人员给予了他悉心照料,使老人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如今,当老人战胜病魔,可以回家的时候,他的儿子却以父亲是病毒携带者为由不让他回家,并告诉他“在医院里更安全!”这让老人陷入了悲观情绪,对老伴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他的痛苦。他用无助的眼神对我们说:“医生,你们给我安乐死吧。”众人无不沉默,经过一番耐心开导,老人的情绪也逐渐平复。王队长给予老人心理疏导的同时,建议床位医生加用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可能更好些。

 

 

    会诊结束后,我们步出病房,很多医护人员聚拢过来,唯一能识别身份的就是防护服上标注的单位和姓名。因为北三病区是由上海第一批医疗队管理的,这里的医护人员都来自上海的各个医院,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们感觉很快就融入了大家庭。很高兴,我们心理医疗队的到来,不仅解决了患者的问题,同时也给医务人员带来了久违的笑容,大家互加微信,以便随时可以联系。

 

    回去的路上,我渐渐陷入深思。不知道那位老人的家在哪里?那些因疫情受到创伤的心灵伤痛如何抚平?虽然这场疫情阻击战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心理抗疫战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更细致的工作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