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的璀璨人生——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普外科杨廷燕

发布时间:2016-08-30

干练的短发,明亮的双眸,50多岁的外科医生杨廷燕温婉、谦和,却又不失名医大家的风范。从医30余载,她把病人当作亲人,她将手术台当作展示才艺的人生舞台。
柔弱的外表下,杨廷燕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19年前,在手术台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后的她,敏感地意识到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微创技术”将是外科手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乎,已近不惑之年的她重新当起了学徒,来到三甲医院学习取经,当见证了只要在肚皮上打几个小洞就能进行胆囊切除后,更加坚定了她要将“打洞”技术引进嘉定中心医院的梦想。1994年5月,杨廷燕“学成归来”,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率先在嘉定地区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填补了辖区内的技术空白。随着病例数的增加和经验的不断积累,2000年,该项技术荣获嘉定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首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取得成功,再次为她赢得了掌声。
2003年,在瑞金医院微创中心郑民华、龚彪主任的帮助下,腹腔手术又向多形式进军,在同级医院率先开展了“两镜”(腹腔镜LC与胰十二指肠镜ERCP)联合治疗胆道疾病,至今已完成10000余例。同时还开展了腔镜下多脏器联合手术,一次手术解决多个脏器疾病,使病人减少手术痛苦,更缩短了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费用。2004年“超声刀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获得嘉定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在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术”荣获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统计源期刊上,她以第一作者发表了《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腹腔镜处理》、《18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性胆管损伤及其处理》、《急诊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高龄胆囊疾病的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与防范》等6篇学术论文;以第二作者发表了15篇学术论文,并常鼓励、指导下级医生完成专业论文。2009年,由杨廷燕领衔开展的腹腔镜下肝破裂修补、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让微创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从此,杨廷燕多了一个可爱而又可敬的名字——“打洞”专家。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杨廷燕满足,她仍在不断的探索,并将腹腔镜技术运用于更深更广的领域。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肝囊肿、肾囊肿开创引流术,肠粘连松解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结直肠根治术、大隐静脉交通支周围离断术等微创新技术相继展开,让更多病人不出嘉定就能得到更合理的治疗。家住嘉定戬浜镇,八十高龄的金阿姨,至今谈起她的手术经历还是那么动容。2000年,她不幸被确诊为结肠癌,因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好,很难承受常规手术治疗的创伤,几度欲放弃治疗,是杨廷燕为她推荐了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案,一次完美的演绎,仅在老人的肚子上戳了几个小孔,一小时便将肿瘤彻底清除,此事一直传为美谈,媒体竞相报道。 老人一家至今念念不忘,每每有患者或家属出院或再来院拜访杨廷燕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前不久, 94岁高龄的陈老太因同时患有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果后,慕名来到区中心医院找到了杨廷燕。看着老人痛苦的呻吟和家属期盼的眼神,杨廷燕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手术,老人年事已高,手术风险实在太大;倘若不手术,就意味着老人要经受无休止的疼痛煎熬,最终走向死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在与科内同事一起协商制定了缜密的治疗方案后,杨廷燕决定为老人做微创手术。手术中,先通过十二指肠镜清除胆总管结石,再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整个手术只用了短短的1个多小时,术后第二天,老人便能自行下床了。看着一下子精神焕发的母亲,老人的女儿含泪拉着杨廷燕的手不停地道着谢。“运用‘两镜’(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如此高龄的患者,这在医院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杨廷燕介绍说。目前,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的微创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普外科、妇产科、五官科、胸外科、泌尿科等,造福患者2万余名。
名声在外的杨廷燕,每周的专家门诊、大小手术、疑难会诊……总排得满满当当。然而,无论多忙多累,无论酷暑严寒、白昼黑夜、节假双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乐此不疲的身影。科室里,大伙儿都知道,平日里和蔼可亲的“杨大姐”,一旦碰到了重危病人抢救,便容不得半点拖沓。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着实让后生晚辈们暗生敬畏。曾经,科室收治了一位从市区三甲医院转入的罹患爆发型、坏死型胰腺炎的农妇。家属们表示,他们已无力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了,回到嘉定只是想让病人没有遗憾地离开,不求治愈疾病。然而,“轻言放弃”绝不是杨廷燕的风格。一连三个月,她带着徒弟们“全天候”观察病情变化,为了能选择一个既能最大限度保护脏器不受损,又能最大限度清除深达骨盆底部脓肿的手术方案,她查阅资料、咨询专家、请教同行,花了整整三个晚上的时间,终于研究出了最佳方案。成功手术后,病人腹部放置了整排的引流管,还散发着阵阵恶臭,杨廷燕却坚持每天亲自为病人换药、引流脓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病人奇迹般地康复了,前来会诊的市区专家,也不得不被杨廷燕爱岗敬业、待患若亲的精神所折服。
为了让更多边远地区的农民,也能享受到区级医疗机构的优质服务,医院自2004年起开始了下乡义诊服务。身为共产党员的杨廷燕得知后,第一时间报了名,在安排好日常工作之余,又将全部精力投身到了志愿服务工作中去。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杨廷燕了解到,位于嘉定东北部的华亭镇相对而言缺医少药的情况更为严重。于是,她主动与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了联系,并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定期前往华亭开设专家门诊。一段时间后,杨廷燕又发现,华亭地区老人居多,他们大多上了年纪行动不便,有个头痛脑热的上医院就诊是个大问题。反复斟酌下,她又将医院老年病科专家顾薇华“带”到了乡下。在她们俩的感化下,随后又有超声影像科、口腔科专家先后加入,这个流动的“小医院”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健康驿站”。每次下乡,杨廷燕总是自备手术器械,只要病情和医疗条件允许,便直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病人实施门诊小手术,省去了他们往返医院的舟车劳顿之苦。针对病情严重必须进行大手术的病人,她便又开始忙乎着联系医院安排病房,为病人开通绿色通道,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记得有一回义诊中,碰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伯自述在接受结肠癌手术出院后,反复呕吐不止。杨廷燕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并为老人做了细致的体格检查后,考虑其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梗阻”。为了使老人尽快接受治疗,杨廷燕立即联系了医院外科,为老人安排了床位,并择日亲自为其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的老人,逢人便夸:“杨医生真是个热心肠的大好人。”
一腔热忱、一份责任、一股激情、一种信念,杨廷燕用自己独特的魅力打造了属于自己、造福他人的璀璨舞台。面对接踵而至的“上海市劳动模范”、“嘉定区十大科技功臣”、百姓心目中的“嘉定名医”等称号,到如今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杨廷燕淡定自如,因为在她眼里,荣誉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未来的路,众口皆碑的“打洞”专家还会越走越宽。